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小漁民站出來 電磁波規範轉向!

台南七股鹽埕漁民好棒!中央氣象局設置雷達距離漁民工作場所只有一、二百公尺,
設置前未評估電磁波健康風險,漁民抗爭11年,雷達終於要拆遷了。

原文刊登於2013.3.20出刊的《商業周刊》

文‧朱淑娟

從台十七線進入台南市七股鹽山,七股氣象雷達站巨大的白色球體,像地標矗立在波光粼粼的潟湖上。十一年來這個雷達站為台灣掌握西南海的降水、風場,扮演防救災重要角色。但七股區鹽埕里這個緊臨雷達的小漁村,卻疑似受到雷達電磁波影響,許多漁民身體受到傷害、甚至親人遠離,寧靜的村落無端起波瀾。

經過漫長的抗爭,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終於同意遷移雷達,並在七日的說明會中與村民達成共識,預計二○一七年將雷達遷到距離現址一點五公里處,村民等待多年的夢想即將實現,小漁村能否找回往日的寧靜時光

改變:居民生病死亡增加

七股區鹽埕里位於台南市西南角,村民早期曬鹽,現多數改做魚塭、養蚵,村落登記人口雖有五百多人,但多數青壯人口已外移,村落只見老人、小孩穿梭的身影。舊鹽工宿舍還保留過去風貌,彷彿見證七股鹽田往日的風華。

三月的海風夾著陽光暖暖的氣息,漁民洪嘉模套上青蛙裝走進魚塭,抬頭看著藍天中的白色巨球:「你看這雷達這麼近,電磁波很強,我只要在這魚塭工作,回去後耳朵就嘰嘰叫、睡不著、人很累、很昏。」

一九九四年中央氣象局核定「台灣地區都卜勒氣象雷達觀測網」,將原位於高雄壽山的雷達站遷到七股,七股氣象雷達站於二○○二年六月一日正式運作。

雷達距離最近魚塭只有一百多公尺。洪嘉模想起當時雷達施工時,以為要蓋海巡署阿兵哥宿舍。一直到雷達做好矗立在村落上空,他還以為是水塔。

依當時規定,設置雷達不需做環境影響評估,氣象局沒有舉辦說明會,當然也沒有評估電磁波對人體可能的影響。洪嘉模認為,以氣象局的專業,不會不知道雷達電磁波有可能影響人體健康,何況還把雷達設在距離村落這麼近的地方,無論有沒有法律規定都應該辦說明會,這樣對村民真的很不公平。

直到五年後部分漁民陸續出現癌症、殘障、中風病例。洪嘉模原本身體硬朗的母親也不明原因記憶力減退,連賣蚵仔的價錢都算不準,不久後就往生。

住在距離雷達最近的張黃阿冊,先生在雷達設置後不久中風往生,兩個兒子、一個孫女,也被檢查出智力不足。她自己從八十五公斤暴瘦到五十公斤,牙也差不多掉光了,她常常在想:「真正是這個球仔害我的嗎?」

整個村落陷入一股不平靜的氛圍,反雷達自救會長總幹事李勝良懷疑這一切是不是跟雷達有關,二○○六年向環保聯盟陳情,當時的理事長陳椒華調查後發現,一九九六年到二○○一年之間村裏只有四名癌症死亡,二○○二年雷達設置後到一九九七年間新增十四個癌症病例,約比雷達設置前增加三倍。

陳情:居民被譏精神異常

隨後向環保署陳情,環保署量測結果,距離雷達一百公尺內的電磁波最高○‧○○二五二毫瓦/每平方公分,距雷達一百到五百公尺的電磁波減到,○‧○○○五毫瓦/每平方公分。檢測值雖然都低於當時環保署公告的「電磁波環境建議值」一毫瓦/每平方公分,但也遠比雷達設置前的背景值高。

二○○七年七月村民首度北上中央氣象局陳情,張黃阿冊帶著兩個殘障兒子也來到台北,在氣象局大門外聲淚俱下。時任氣象局副局長、現任局長辛在勤承諾,如果證實村民受害是因雷達而起,一定會遷移雷達。不過難就難在公害的因果關係難以認定,何況還要村民自己舉證,最後這場抗議也不了了之。

但鹽埕村民並未因此而放棄,接下來長達數年持續到行政院、監察院、衛生署、環保署、立法院等機關陳情。然而電磁波看不見、摸不著,每個人對電磁波的敏感程度又不同,在無法舉證的情況下,村民的哭喊有時還被嘲笑是精神異常。

前台南環盟理事長黃安調回想:「這些村民不認識字,到處被看不起,村民再多的眼淚,民代、官員都只是打馬虎眼而已。」

聲援:醫界出面提醒風險

當時七股鹽埕村民並非唯一的電磁波抗議者,同一時間許多因鄰近基地台、高壓電塔的電磁波受害者也四處陳情,有關係的都私下請託遷走基地台或高壓電搭,但多數的陳情案件,包括氣象局在內的機關、業者都拿出「環境建議值」做為擋箭牌,只要量測值未超過環境建議值,就認為絕不會影響人民健康。

但真的是這樣嗎?

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基於電磁波預防風險,一九九八年訂出「一般民眾暴露環境電磁場建議值」,極低頻八三三毫高斯、射頻一毫瓦/平方公分。環保署也在二○○一年以相同的規範訂出環境建議值。

陳椒華研究發現「環境建議值」指的是「瞬間暴露建議值」,人體一旦曝露在這個值時會產生立即傷害,但並非人體長久處在環境建議值中可以安全無虞。

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在二○○二年基於小兒白血病研究,將極低頻電磁波列為「2B級可能致癌物」,緊接著在二○一一年五月提出手機重度使用者罹患腦部神經膠質瘤的風險增加百分之四十,並將射頻電磁波也列入「2B級可能致癌物」。

環保團體拿著國外的資訊四處遊說,所幸社會上還有許多醫生、教授、立委、以及有心的官員私下協助,二○一一年一月十二日立法院通過國民黨團決議,請中央氣象局於二○一一年底前提遷移計畫、二○一七年興建站房並遷移。

然而經過一年,七股氣象雷達遷移卻毫無動靜,後來傳出交通部不同意中央氣象局編列遷移預算。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召委劉建國隨即舉行協調會,當場要求交通部承諾才出現轉機。

隨後劉建國於二○一一年五月,在立法院舉辦首場電磁波防治立法公聽會,這場公聽會也成為日後國內電磁波立法、以及風險觀念的重大轉折。

當天多位醫師提醒應注意電磁波風險,例如台大醫院創傷部主治醫師許立民指出,長期暴露在三、四毫高斯以上的十五歲以下兒童,小兒白血病危險率是兩倍以上。敏盛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梁永昌表示,醫學上許多疾病原因都未知,不能隨便訂一個安全值。

連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謝燕儒都說,台灣電力、電信發展時間都很短,誰也不能保證電磁波對人體絕對無害,最重要是建立電磁波風險與預防觀念、並持續研究。

貢獻:環保署重訂新規範

七日的遷移說明會上,鹽埕村民將「感謝遷走氣象雷達」布條貼在講台前方,他們或不知道,自己所經歷的這場征戰,同時促成政府重新檢討電磁波風險規範。

例如環保署去年十一月訂定「限制時變電場、磁場及電磁場曝露指引」,將「環境建議值」改稱「參考位準值」,明確定義這個值是「短期曝露效應」,並不是「長期曝露的安全值」。並強調有關長期曝露的影響,依國際研究截至目前為止並無足夠證據顯示電磁波有因果關係,因此各部會都應訂定電磁波預防措施。

環保署也已提出「敏感地區新設非游離輻射長期曝露預防措施作業規範」草案,規範電力、電信設施與敏感點必須保有一定距離。

鹽埕村民在雷達設置十一年後終於等到雷達遷移的一天,更想不到的是,中央氣象局專程到當地跟村民說明,這也是政府對於民主程序觀念的一大進步。如果早在雷達設置初期就能想到這些,村民、氣象局就能避免這十多年來無謂的糾纏。

當然正如中央氣象局副局長張修武所說,七股雷達遷移計畫得以繼續,得之於多項時機的配合。依規定再過幾年七股氣象雷達就到了更新年限,以此說服交通部提前遷移並更新。另一方面,台南市長賴清德也支持遷移計畫,並提供合適地點,中央氣象局將在新雷達設置完成後即拆除舊雷達。

電磁波強弱與距離有正相關,即使無法證明與疾病相關、但也無法排除,只要在設置時選擇距離民眾住家或工作場所較遠的地方,既不影響天氣觀測、又能讓民眾遠離電磁波風險,政府任何施政如都能多一點考量,才能真正共創雙贏。

(電磁波)小檔案
電磁波頻率愈高能量愈強,當能量高到足以改變物質化學結構,稱為「游離輻射」,反之則稱為「非游離輻射」。非游離輻射分為極低頻、射頻電磁波。常見的極低頻電磁波來源,包括輸配電設施,電磁爐、吹風機、微波爐等家電用品。

射頻包括雷達站、Wimax、無線電視發射台、FMAM廣播電台、行動電話基地台等設施。隨著研究數量增加,國外流行病學陸續提出白血病、腦瘤、乳癌、異常生殖、沮喪、失眠等行為,也被懷疑跟電磁波有關。
生活中處處處有電磁波,有些只要民眾稍加注意就可避免,如果想知道電磁波防護知識,可以參考「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制協會」網站 http://tepca.org.t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