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缺水 但科學園區用水卻持續成長

水庫水位持續下降,一期作已擴大休耕,但科學園區用水卻
不斷成長。圖為鯉魚潭水庫2月8月有效蓄水量已降到42%。馮詠淮攝影

‧朱淑娟2015.2.12

226日起西半部八個地區將實施二階限水,工業用戶減供5%,園區雖可透過調整製程及節水因應,影響不大。但另一方面園區晶圓製程愈來愈精細,需要的水量卻愈來愈大,在缺水不穩定的情況下,未來水資源缺口將繼續擴大。

例如南部科學園區原本核定的用水計畫書是每日20萬噸,其中9.93萬噸由台水公司自來水供應,其餘10.03萬已由嘉南農田水利會調撥農業用水。日前南科管理局提出再增加5萬噸用水到每曰25萬噸,水利署希望其中1.5萬噸使用永康再生水廠(還在規劃中)3.5萬噸由嘉南水利會調撥。

南科再增5萬噸,擴大調撥農業用水

也就是說,總計南科用水25萬噸,其中13萬噸由自來水公司提供,其餘12萬噸調撥農業用水。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林威呈表示,目前台南園區每日實際用水13萬噸,2021年需要25萬噸,希望廠商提高回收率並使用再生水,減少依賴自來水。

另外,中科管理局台中園區目前核定用水量每日12萬噸,實際使用7萬噸,上周通過大肚山台積電擴建案,用水增加4.7萬噸,已達到上限。

為了因應工業用水,經濟部水利署已啟動水源開發計畫,例如台南的台南大湖、曾文越域引水。台中則是大安大甲聯合運用計畫。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表示,的確很多產業持續有開發或擴廠的用水需求,用水計畫書的核定原則是,如當地用水無法滿足,會檢視有沒有在生水源可用,如果有會指定使用再生水源,如果都沒有就不會核給。

不過據了解,目前各地再生水廠計畫推動困難,開發新水源又困難重重,包括大安大甲計畫、台南大湖、曾文越域引水都動彈不得,還是要從調撥農業用水著手。而這些都會持續造成社會衝突,企業站在永續經營角度應想辦法自籌水源,如果只倚靠政府供應,未來就要一再面臨缺水風險及社會挑戰。

荒野保護學會台南分會組長張讚合建議,科學園區要證明自己有高附加價值,就要自籌水源,而不是一直跟農民搶水。他建議南科應自己成立「水資源回收中心」,自己回收廢汙水,讓自己擁有穩定的水源。

科技部:園區用水不會無止境擴張

科技部12日舉行科學園區業績報告記者會,次長林平一表示,科學園區不會無限制成長,會讓環保不符合規定的企業退場才會再增加。科技部產業及園區業務司司長邱求慧說,會要求廠商提升用水技術跟回收率,並考量使用再生水。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杜啟祥表示,從去年12月起就呼籲廠商減少3% 用水,二階限水減到5%對廠商會有一點不方便,但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如減到10%影響就比較大,如果有需要會出動水車載水。

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王永壯說,園區內每月使用1千度以上的廠商共31家,約占四分之一, 已自律減3%用水,減到5%時會調整製程因應,影響不大。

南科統計,每月用水超過1千度以上用戶,台南園區有40家廠商(93個水表),高雄園區有10家廠商(10個水表) 局長林威呈表示,減少供水5%以內將從節省民生用水做起,不會影響製程,但超過5%不同廠商影響情況會不一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