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工業區拼搶過 經濟、就業在哪裏?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朱淑娟2014.7.1

這一陣子許多縣市比以往更積極開發新的工業區,開發理由都是「廠商投資意願高,區內工業用地已用完,急需開發新的工業用地因應」。如果只從字義上來看,似乎經濟一片榮景。但很奇怪,經濟並沒有好轉、就業率也不見提升,為什麼會出現官、民對於經濟冷、熱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更奇怪的是,就算未來有工廠用地需求,明明全國還有許多閒置工業用地,為什麼非開發新的不可?而且多數工業區用地原本都是農地,農地變工地,這一加一減之間,農地立刻消失,經濟跟就業卻還沒看到,政府接著又投入大筆經費做工業區的公共建設,所謂經濟效益評估究竟玩的是什麼魔法?

就在昨天630日,環保署環評初審通過台南市政府推動的「新吉工業區」,這個預定地的現址就是台糖農地,面積123.26公頃,預計引進塑膠、金屬、機械、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開發用意是配合台商返台、非法工廠合法化設廠需求,換句話說,未來可能進駐的都是屬於污染較大的工業。

環保團體擔心廢水會污染曾文溪口濕地及黑面琵鷺,台南市政府以「廢水全回收」成功說服環評委員。先不談廢水全回收要怎麼回收、回收的水要如何使用,但這個開發案的爭議難道只有廢水嗎?

這就是環評審查最可怕的地方,掌握的權限很大,但偏偏又只能審一些枝微末節的污染問題,而這些又很容易可以透過工程技術來回應。但其實真正重要的爭議往往不在工程技術,卻往往審不到或自我設限避而不審。

那新吉工業區最應該審的是什麼?

一、當台灣優良農地已經所剩不多時,犧牲那123公頃的台糖農地變成工廠,兩者的效益如何評估?

基於土地資源充分利用,應該盡量使用現有的閒置空地,目前包括科技部的南部科技園區等多個工業區就有許多閒置用地,現成的公共建設都已完成,為什麼不能先協調利用?另外就是高雄市政府推動的「和發產業園區」(今年二月審查通過),用的也是農地,而南科的高雄園區同樣也有許多閒置用地。

同樣的開發也發生在經濟部工業局推動的「大城產業園區」(進入二階環評審查中)彰化縣政府推動的「彰南產業園區」(已進入徵收階段),用的都是台糖農地。還有科技部中部科學園區台中園區要再開發53公頃的園區用地。而彰化縣內,包括彰濱工業區、中科四期二林園區都還有大片未利用的工業用地,為何不讓業者進駐,偏要開發新園區,令人百思不解。

二、園區用水哪裏來?

開發新工業區,一定要用到水。經濟部水利署經常告訴民眾台灣有多缺水,但很奇怪,每一個開發案提出來時,開發單位都表示手中已握有水利署核給的用水計畫書,看起來水是要多少有多少的樣子。

但真的是這樣嗎?以大城產業園區為例,彰化近八成用水都抽取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嚴重,園區營運後每天要用水1263公噸,扣除廢水回收後每天要用到377.7噸。工業局在環說書中承諾不會抽取地下水, 這樣說只是在製造煙霧彈,工業局怎麼可能不知道這裏用的民生用水多數都是抽地下水? 

以上所談的工業區都尚未走完程序,例如新吉工業區還要經過環評大會審議,台中園區、大城產業園區還在環評小組審查階段。在審查這些案子前,其他的先不談,就用地、 用水這兩項就好,包括經濟部工業局、科技部必須先盤點國內的工業閒置用地。水資源同樣需要盤點,沒水就是沒水,水利署應要求各縣市政府、工業局、科技部,園區要用水,抱歉請自籌水源。

如果這些不談清楚,現在看到的只是零星工業區而已,未來自由經濟示範區一旦通過,各縣市勢必搶設工業區,到時才是台灣土地、水資源災難的開始。

沒有留言: